扑朔迷离的DID:是什么?怎么用?|预言家周报#177

DID(去中心化身份)是一个古老的“雾件”。七八年来,我们一直听到 DID 的故事,谁谁谁也要做 DID 了。但时至今日,我们对 DID 的定义都没有清晰的共识,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 DID 。

这次我们请来了 Unipass 的创始人知县,聊一聊他眼中的 DID 是什么样的,应该用来做什么。这次聊天我学到了很多,理清了一些长期以来一直很模糊的概念。

嘉宾介绍:

知县是 Unipass 的创始人,深耕 DID 赛道多年,见解独到。

Highlights:

身份通常是用来向别人证明“你是谁”。

DID 是 Web 2 时代的概念,但是在 Web 3 里被泛化了,什么都能往这个筐子里装。

DID 的本质是你能向别人证明“你是你”的能力,以及别人没法证明“他是你”的能力。有且只有你能向别人证明“你是你”。

DID 的产品形态还在摸索期,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点盲人摸象的意味。

最终还是看用户觉得什么是 DID 。

要想做到 mass adoption ,免费是很管用的。这跟 Web 2 或者 Web 3没有关系,这是人性。

从业务逻辑看,钱包应该主要用来管理资产,收钱转钱,实际我们用的时候,钱包经常被用来做信息签名。其实有点大材小用,高射炮打蚊子。

金融和其他业务的安全等级是非常不同的,最好能分开而不是混在一起。

直接用钱包作为 Web 3 的 DID 是惯性思维,不是第一性思维。

Unipass 的思路就是借船出海,找场景方合作,先 To B 再 To C 。

值得阅读的文章

How DigiCash Blew Everything

@王超:天才密码专家David Chaum以及他如何创造了一个风光无限的初代加密支付系统又如何把它搞砸的故事。DigiCash搞砸了,但在DigiCash成长出来的人们坚持着当年的梦想,Nick Szabo最先设计出了可运行的PoW机制,并在后来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Hal Finney做出了PGP 2.0,他也是第一笔BTC的接受者。Eric Huges是密码朋克宣言的撰写者,他和另外两个伙伴发起了密码朋克邮件组,最终发展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最终把密码学带给全世界。

Why Bear Markets Can (and Should) Last Years

@路遥:简单来说,作者认为 eth 价格与活跃用户数量强相关,用户过来需要新的应用,而 build 应用需要时间。上一个熊市持续了两年半,UNI COMP AAVE都是在这两年半里 build 起来的。

为什么这次熊市也会持续很久,因为现在离开的用户,不会应用同一个故事而回来,你再发个 dex、发个 nft,他不会因为这个而回来的。

对我的一个启发是,比如有些人说 eth2.0 merge 是一个新叙事,带动行情,我比较怀疑,我觉得即使涨也不会很大规模,肯定不会带来一个牛市,因为这个东西不创造新用户。另一个启发是,可能追踪行业发展、观察新的产品趋势,可能有助于提前预判牛市。

账户抽象之路

@郭宇:Vitalik 描述了下以太坊的远景,个人 EOA 可以不更换地址的情况下被转换成一个可升级的智能合约,这无疑太吸引人了。

基于 Taproot,支付池可能成为比特币下一代的二层协议

@阿剑:支付池的核心概念是让多人共享一个 UTXO,但又保证每个人都能随时退出支付池。要做到既能扩展,又便利,是挺不容易的事。至少比特币目前的脚本功能不太够用。两大著名提议 CTV 和 AnyPrevout,都对支付池的开发和性能优化有明显的作用。没准它会成为未来比特币升级的一个测试场景。

A deep dive into DKG, chain of SNARKs, and arkworks

@Kurt Pan: 一篇深入介绍分布式密钥生成 (DKG),可验证秘密分享 (VSS),SNARKs递归证明组合,arkworks库的技术文章,来自Protocol Labs的研究员Nicolas Gailly。

Subscribe to 橙皮书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