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eb 3的左思右想|预言家周报#154

也许是我不够坚定,也许是我对一些重要的基础问题一直缺乏深入思考,最近几年,我经常在各种议题的争吵中左右摇摆,不论站在哪一边,都觉得两方的观点在逻辑上有合理之处,从情理上讲也是人之常情,最后我只能继续骑墙,看接下来怎么变化。

最近在骑墙的一个话题就是Web 3。说来搞笑,能够引起激烈争论的话题,通常得是大众话题,要不然根本激不起足够多的关注和足够分裂的观点。放在半年前,我是想不到Web 3会成为这样的话题的。

相比四年前,以ICO为代表的Crypto第一次进入主流视野时,当时的舆论不会严肃讨论“Crypto要如何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毕竟那时候Crypto世界还是一片荒漠,现在好歹有了一些毛坯房。四年后,主流世界转过身,意外的发现当年这群傻子和骗子居然还没死,甚至还搞出了一些看起来更成型的东西,喊出了更像模像样的口号Web 3,不行,得认真和他们讨论讨论了。

有些人是上来就喷,自己不做研究,可能也不关心对错。有些人是先低调学习,学完发现问题不少,再喷。喷来喷去,我有点蒙了,即使我屁股坐在crypto这边,也得承认有些地方他们说的有道理。

换个说法,新出现一个事物,有1个优点和99个缺点,乐观的人就看到那个优点了,缺点我们可以慢慢改,Still early right?其他人就问了,不是哥们,这优点明明是极少数啊?你别拿“以后我们慢慢改进”来哄我。

换到Crypto,实事求是的说,Crypto目前对世界的正面效果有限,负面效果倒是挺显著。少数技术乐观派和理想主义派可以说,假以时日,Crypto会像互联网一样造富大众,另外Crypto现在就能保护个人主权和自由。

但是你想想大部分人会怎么看,他们只会觉得,钱被你们赚走了,crypto就是没用的技术,是骗子用来骗钱的,你们说的价值观我们不信。

我觉得,他们这么想其实是合理的。如果我在他们的处境下,比如不是在20多岁接触到Crypto,没有来大城市做互联网,身边没有朋友很早开始研究Crypto,我很可能和他们一样。也许他们对Crypto的看法是错的,但这种认知错误并不是他们的错。

在当下这个愈加撕裂的世界里,我觉得这个鸿沟很难靠技术本身的进步去弥合,中外都是如此。

有些朋友会问,那就不弥合了呗,各走各路,have fun stay poor。

历史的经验表明,这种撕裂不用多久,二十年左右,就能带来一场大灾变。

也许我这就是纯粹的杞人忧天。这个市场如此生猛,遍地都是捡钱的机会,专心buidl也大有可为,讲故事也能改变世界,似乎谁都能在这找到一片天,你还有闲心在这左右摇摆?还是书读得太少,想的太多了。。。

值得阅读的文章

雅达利大崩溃

@佟林:我最近在研究游戏历史,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件:雅达利大崩溃

这两个链接是讲一件事情的,就是1983年雅达利游戏大崩溃。这个事件当时几乎彻底摧毁了美国市场对刚刚兴起的游戏行业的信心,在若干年后任天堂的生态重回才让美国人敢再次售卖游戏。

让我感兴趣的是,雅达利游戏大崩溃不只是因为E.T这个史上最糟糕的游戏 vs 最疯狂的资本预期之间的diff导致的,而是整个行业当时都基于雅达利这个完全开放的硬件系统上(且完全没有推荐、过滤的生态中间服务),导致90%的泡沫软件都是彻底的垃圾和fomo。而普通玩家并没有方法和能力去辨别垃圾——美国零售渠道称王,但是他们销售的大部分游戏甚至无法正常通关!最终E.T的垃圾体验是第一波游戏泡沫崩盘的导火索。

这些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这何尝不像是基于EVM链的Defi、基于糟糕VR(或H5)体验的元宇宙,无门槛的供给涌入+ 极致的差体验,将会导致被冲昏头脑的第一波先锋用户信心崩溃,然而重建信心需要一定的制度:参考任天堂的开发商机制,需要开发商staking押金、官方测验bug(保证产品可用性)才上架等,其实不需要太多成本就会让生态彻底不同。这也是我对Polkadot准入机制的一个新的理解

My first impressions of web3

@郭宇:一篇让大家都忍不住想发言的文章。

@铁拳:Signal的创始人Moxie Marlinspike写的My first impressions of web3,他详细介绍了他深入研究一些“web3”技术的经验:在以太坊上构建 NFT,并使用相关的客户端 RPC 与链进行交互。Moxie 指出了对当前状态的一些重要批评。以太坊生态系统,以及更广泛的 web3。

我认为它很好地突出了基础设施构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也许是不情愿的)所谓的“web3”。我希望社区能够建设性地接受批评,从而构建更安全、更可靠、更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看到一个有节制的、准确的、批评是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我希望我们看到对这些技术的更富有成效的批评,这些技术有助于我们所有人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Victor:💯 agree. I think issues are caused by using blockchain with app centric web framework. To have the trust interoperability privacy security, we need a new framework. We have been building a token centric framework @TokenScript for 4+ year, open source MIT。

关于Web3基础设施

@Kurt Pan: Signal 的CEO Moxie Marlinspike 的 My first impressions of web3 一文刷遍Twitter,这篇是行业从业者suzuha(Twitter: @distopiabreaker)的回应。suzuha 在文中强调了Moxie文章中的一些批评,比如大多数用户无法直接运行全节点,基础设施提供商和NFT元数据中可验证字段的缺失可能导致的中心化风险等;并讨论了一些可能的改善现状的方式,比如使用轻客户端,模糊消息检测,zk-SNARKs技术等。推荐给大家阅读。

@阿剑:Kurt Pan 这篇文章是结合 Moxie 最近大热的一篇文章来探讨 “web3” 的基础设施,值得一看,尤其因为作者对密码学有深刻的理解。但我想借题发挥一下: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许多探讨 “web3” 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没准备好承担它的代价。

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区块链,而是成套的密码学方案。或者说,大家对区块链在所谓的 “web3” 的世界中的角色有误解。终极而言,不论 NFT 或其它场景,绝大部分需求都可以通过密码学来实现,而区块链在其中的角色只是给出可信的承诺或者是可信的时间戳。当你想证明你自己拥有一个 NFT 的时候,你并不需要在链上或在某个 “去中心化存储” 中存储它的内容,你需要的其实只是一个密码学证明,但这个密码学证明需要区块链来提供时间戳,或让承诺更可靠。实际上区块链也做不到更多了。

而另一方面,假设大家那么真诚地相信自己所描绘的那种 web3 的愿景,我看不出不搞自主托管如何能实现这种愿景 —— 只要不是你自己存数据,就我所知数据丢失的风险跟在 web2 中无异,至少没有质的区别。所有人存所有数据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臃肿的,生存能力堪忧的链。

最终来看,只有自主托管和善用区块链的承诺功能,才是合理的路径。

至于你说你觉得无所谓,有 gatekeeper 也没啥不好,自己不存数据才最轻松,只要账户体系是用公钥密码学做的就行,那我也没话说。

@沙漏时间:Moxie 激发的一些思考,来自密码学研究者。

The great offline

@大麦:“线下世界”和“荒野”的概念就像我们倾诉当代生活挫折的容器: 它们被它们所不涵盖的东西定义,而不是它们做了什么。

Unpacking the Web3 Sausage

@郭宇:对 Moxie Marlinspike 的 Web3 文章的回应:Crypto/Web3 解决的自由,是可以举家逃难的自由,而不是大多数早已习惯 Web1/2 的用户日常关注的那种自由。尽管这种自由在平日里无足轻重,但是到了某一天,它会弥足珍贵。

Alex Krüger :a thread about the Fed and crashing markets

@Hope:为什么本周三的通胀数据会为一年的宏观市场行情定下基调。

从零开始做一个DAO,你可以试试这些工具

@唐晗:向大家推介做dao要使用的工具。

Subscribe to 橙皮书
Receive the latest updates directly to your inbox.
Verification
This entry has been permanently stored onchain and signed by its creator.